各種細菌在不同的環境里生存,并通過不同的途徑傳播。據資料不完全統計,在人體的上半身,平均每平方厘米的皮膚上有50-5000個微生物,它們從人體的汗水和分泌物中獲取營養進行著生長、繁殖、死亡的新陳代謝。而汗水或分泌物中的脂肪酸、乳酸能殺死多種微生物,微生物之間也互有殺死或滅活的作用,構成了自然界的協調與平衡。
微生物中有少量致病菌,對皮膚有侵害的真菌類有皮膚絲狀菌(淺侵),在分泌物較多的潮濕條件下繁殖迅速,超過其它微生物的數目,形成菌群失調,侵害皮膚淺部,引起濕疹、腳癬、頭癬;白色念珠菌(深部侵害性)能引起小兒鵝口瘡、念珠菌性腸炎、食道炎、陰道炎、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膀胱炎、腎盂腎炎、敗血癥、心內膜炎、腦膜炎等疾病;在皮膚發生裂口或傷口、汗腺、毛囊障礙處,金黃色葡萄球菌入侵能引起癤、癰、新生兒天皰瘡、急性乳腺炎、膿腫中耳炎等疾病,膿液呈黃色,同時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血液時能引起敗血癥;綠膿桿菌能使燒傷感染和侵入傷口、壞死皮肉,膿液呈綠色。寄生于皮膚表面的細菌大多是接觸性傳播,在條件適宜時能使人發生外科疾病。
另外,還有一些寄生于人體其它部位的多種致病菌,譬如呼吸道的致病菌有:生存在鼻咽部的草綠色鏈球菌和扁桃體內的伊氏放線菌、肺炎支原菌、腦膜炎球菌、流行性感冒桿菌,它們從鼻涕、痰、噴嚏中帶出,沾染在各種物體上予以傳播;消化道致病菌有:傷寒菌、痢疾桿菌,它們主要通過蒼蠅、灰塵等傳遞到食物中,再侵入消化道;大腸桿菌侵入泌尿系統時能引起尿道炎、膀胱炎、腎盂腎炎;眼的致病菌有:砂眼衣原體、包涵體、結膜炎原體;性傳染的致病菌有:枯草桿菌,這類細菌也是接觸性傳染。
致病菌包含直接傳遞和間接傳遞,健康帶菌人是指染上了致病菌,自己不發病,帶給抵抗力弱的人引起的疾病,或者是致病菌暫時落在衣服、鞋帽、手絹、毛巾、被褥、床單、沙發套、紗布、繃帶以及人的手、臉和毛發上,再轉移到自己或別人適合于該致病菌繁殖的人體部位而引起疾病。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傳遞,紡織品都是重要的媒介,如果紡織品有殺滅致病菌的功能,它不僅減少了一個重要的傳播途徑,還可以防止細菌在織物上不斷繁殖而產生異味。
|